AI怎么用?零基础也能看懂的大模型使用指南|三种接入方式详解
AI的使用方式
·
零基础也能看懂的大模型使用指南|三种接入方式详解
随着 ChatGPT、通义千问、文心一言等 AI 大模型的热度不断升温,越来越多开发者、产品经理甚至普通用户都想“用上”大模型。但你是否也曾迷茫:
- 模型这么多,我该去哪用?
- 是点开网页/APP就能用,还是得调用 API?
- 听说还可以部署到自己电脑或云上,这又是怎么回事?
本文将用最简单的语言,带你理清大模型的三种主流使用方式,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 一图速览:大模型的三种使用方式
使用方式 | 适合人群 | 优势 | 劣势 | 示例平台 |
---|---|---|---|---|
1. 官方渠道直接使用(网页/APP) | 普通用户 | 无需开发、即开即用 | 功能有限、模型版本弱 | 通义千问官网/APP、文心一言APP、DeepSeek 官网 |
2. API 调用 | 开发者/企业 | 灵活集成、稳定输出 | 需编程基础、有调用成本 | 通义百炼、OpenAI API、百度千帆平台、硅基流动 |
3. 模型训练/微调部署 | 企业/科研机构 | 数据安全、自主可控 | 成本高、需算力和运维 | 阿里云 PAI、本地部署 LLM、混合云部署方案 |
📌 第一种:官方渠道直接使用(网页/APP) —— 上手快,但不适合做产品
如果你只是想“感受一下AI的能力”,直接打开浏览器或下载APP进入模型官方页面(如通义千问官网、文心一言APP、DeepSeek Web)即可体验。
适合:写文案、问问题、试试效果。
但问题是:
- 有些网页版/APP是模型的“精简版”
- 并发有限,易提示“服务器繁忙”
- 无法和你自己的业务或数据打通
👉 所以,想要做集成/产品/二次开发,一般需要用 API。
📌 第二种:API 调用 —— 最推荐的方式,兼顾体验与可控
所谓 API 调用,就是通过程序接口,把模型接入到你自己的系统、网页、服务中。
你可以写一段代码,像这样:
from openai import OpenAI
client = OpenAI(api_key="xxx")
response = client.chat.completions.create(
model="gpt-4",
messages=[{"role": "user", "content": "写一段科技行业的销售话术"}]
)
print(response.choices[0].message.content)
类似的平台还有:
- 通义百炼(阿里云)
- OpenAI 平台(GPT 系列)
- 百度千帆(文心一言系列)
- 硅基流动(支持多模型调用)
等等
常见优势:
- 支持商业模型版本(更强能力)
- Token 免费额度 + 按量计费,成本可控
- 一次接入,多模型切换(如阿里百炼支持 Qwen、DeepSeek、Llama3 等)
- 聚合平台(如阿里云百炼/硅基流动)可省去手动多平台申请 API-KEY 的繁琐流程,账单统一,省时省钱
👉 对产品经理、开发者、数据分析师最友好。
📌 第三种:需要模型训练/微调的部署方式 —— 灵活但复杂,适合特定行业
有些团队出于数据安全、响应速度、特定业务需求或想训练自有模型,会选择将模型训练/部署到云上、本地,或采用混合云方式。
可能涉及的方式:
- 在本地部署模型(需高性能 GPU)
- 在云平台(如阿里云 PAI)使用弹性算力部署微调模型
- 混合云部署:控制关键部分在私有云,其他在公有云
适合:对数据隐私要求极高的行业(如金融、医疗)、科研机构、AI公司。
💡 注意:
- 模型体积大(几十GB起)
- 推理消耗大(需多张高端显卡)
- 日常维护和版本更新成本不小
✅ 结语:怎么选?一句话总结:
- 想试试AI:打开官网/APP
- 想做应用/项目:用 API 调用最合适
- 有合规/隐私/训练需求:部署模型(云上/混合/本地)
如果你是开发者/产品人,建议尽早熟悉 API 接入方式,未来不管是构建产品、提升效率,还是面试答题都能派上大用场。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