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围编程的代码,实际上就是遗留代码(legacy code)。”

本文编译自作者 Steve Krouse 在 2025 年的一场同名演讲和后续发表的博客文章,旨在澄清一个在人工智能时代日益重要的问题:我们,作为程序员,究竟该何去何从?

作者 | Steve Krouse

编译 | 王启隆

出品丨AI 科技大本营(ID:rgznai100)

最近,我发现整个行业对人工智能充满了困惑,尤其是在一个核心问题上:在编程这件事上,人类的大脑到底还扮演什么角色?

这种困惑并非空穴来风。

最近,一篇广为流传的博客文章描绘了一幅“AI 编码策略进化图”。

图表预言,传统的编程方式将迅速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氛围编程”(Vibe Coding)、“AI 自主/智能体编程”(Agent Coding),乃至“智能体集群”和“智能体舰队”。文章作者甚至预测,到明年年底,我们程序员将不再直接与 AI 互动,而是通过“AI 经理”去管理庞大的“AI 程序员舰队”。

这,就是我今天想试图澄清的困惑。而这一切,都得从那个突然无处不在、却又被广泛误解的词说起——“Vibe Coding”(氛围编程)

“vibe”,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个词由安德烈·卡帕西(Andrej Karpathy)在 2025 年 2 月的一条推文中创造。他给出的原始定义是:“一种全新的编程,你完全沉浸于 ‘氛围’(vibe)之中,拥抱指数级的可能性,甚至忘记了代码的存在。”

他举例说,哪怕只是想把侧边栏的内边距减少一半,你都懒得去找那行代码,而是直接告诉 AI 去做。最终,代码会增长到“超出你的理解范围”。

卡帕西本人也用一张流传甚广的表情包做了总结——一只狗在修车,配文是:“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这,就是“氛围”的精髓。

卡帕西也明确指出了它的适用场景:“对于一次性的周末项目来说还不错,但说真的,这不算真正的编程。”

事实上,对于那些没人能看懂的代码,我们早就有一个词来形容它:遗留代码 (legacy code),或称“技术债”。

所以,我的核心论点很简单:

“氛围编程”的代码,就是遗留代码。

为什么大家如此鄙视“技术债”?因为编程的本质,从来不是生产代码行数。

正如计算机科学先驱彼得·诺尔(Peter Naur)所言,编程的核心是“理论构建”(Theory Building)——是在程序员的脑中,针对某个问题建立起一个深刻的、可操作的理论模型。没人能看懂的代码,意味着这个理论模型已经丢失,它就成了“技术债”。

当你“跟着感觉走”编程时,你正以大语言模型能达到的最快速度,疯狂地累积技术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它只适合做原型和一次性项目:只要你不用维护它,它就算不上“技术债”!

我就很开心地用这种方式做过一些小应用,比如计算每周增长率,或向我的未婚妻求婚。我不需要维护它们,所以就算看不懂代码也无所谓。

最糟糕的情况,是让一个不懂编程的人,用这种方式去开发一个他打算长期维护的大项目。这就像把信用卡交给一个小孩,却没跟他解释什么是“债务”。

一开始肯定是狂喜的,就像 AI 现在什么都能做!再也不用学编程了!但一个月后,账单来了。代码坏了,这些文件都是干嘛的?我怎么才能修好它?

如果你看不懂代码,唯一的办法就是让 AI 帮你修。这就好比用一张新的信用卡去还另一张卡的债。

对于严肃项目,卡帕西的建议是:紧紧牵住你那个热情过头、知识渊博但毫无品味的“实习生”,时刻保持警惕、多疑,抓住每个学习机会,而不是“授权”

“授权”(Delegate)这个词很关键。它引出了当前 AI 领域的另一个热词:“智能体”(Agent)。我们正处在一个被告知应该把思考“授权”给“智能体”的时代。

但这其中存在一个巨大的矛盾。一方面,我们被鼓励采纳“创始人模式”(Founder mode),像史蒂夫·乔布斯那样深入到产品的每一个细节;另一方面,我们又被告知要把工作“授权”给机器人。这两者根本无法兼容。

更重要的是,一个简单的生活经验是:人类“智能体”糟透了。我们现在还会用旅行社“代理人”(Travel Agent)订机票吗?不会了。因为像 Expedia 这样的工具,给了我们更强的洞察力和掌控力。

结论是:工具 > 智能体

如果你觉得你需要一个智能体,那其实是你缺少一个足够好的工具。我们应该用 AI 去创造更好的工具,而不是外包我们的思考。

为何代码是不可替代的媒介?

一个好工具,应该放大人的能力,而不是取代人的思考。它就像一把锤子,一头契合钉子(问题),另一头契合你的手(能力)。方向盘是手的延伸,而不是一个聊天窗口。你不会通过跟汽车聊天来驾驶它,那叫“后座驾驶”,既危险又低效。

这正是为什么安德烈·卡帕西那句“英语是下一个热门编程语言”的说法是错误的。

代码,才是描述软件的正确媒介。

自然语言,正如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所说:“一切事物都比你想象的要模糊,直到你试图使其精确。” 计算机科学家艾兹格·迪科斯彻也说过,我们母语的“自然性”让我们很容易说出那些“不明显的废话”。

而代码,这种形式化的符号,是一种特权,而非负担。它强迫我们精确地思考。在这个意义上,编程 = 写作 = 思考。它们都是用来打磨我们思想的工具。

真正的创造,发生在“自上而下”(你的目标)与“自下而上”(媒介给你的反馈)的互动之中。当你全身心投入时,媒介本身会给你带来惊喜,从而修正甚至重塑你的目标。这正是技术专长和创造力的核心所在。

那么,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该何去何从?

有两种选择。

第一种,是关掉你的大脑。这会导致你能力的萎缩和最终的无助

第二种,是最大限度地使用你的大脑

我们应该把 AI 当作终极的“结对编程”伙伴。让它处理那些我们已经完全理解的、重复性的“苦差事”,从而把我们的脑力解放出来,专注于更高层次的理论构建、架构设计和创造性思考。就像 DHH(Ruby on Rails 创始人)所说:“我要把编程中真正有趣的部分——实际写代码——留给自己。”

对话 Ruby on Rails 之父:发自内心恨透 Copilot,手凿代码才是程序员的乐趣

如果一件事是有趣的,那它很可能就是值得你动脑去做的。

最终,我们追求的未来,不应该是让我们变得无助的“智能体”,而应该是像《少数派报告》或《钢铁侠》里那样的超级工具——它让我们与创造物之间建立即时、深刻的连接,让我们成为超人。

所以,结论很简单:人类大脑在编程中的角色,与以往任何时候都别无二致。 

它始终是核心。我们的任务,是用好 AI 这个新工具,让这个核心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

参考来源:

[1] https://blog.val.town/vibe-code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WC8dxMC4Xw

(投稿或寻求报道:zhanghy@csdn.net)

· · ·

📢 AI 产品爆发,但你的痛点解决了吗?

2025 全球产品经理大会

8 月 15–16 日 

北京·威斯汀酒店

互联网大厂、AI 创业公司、ToB/ToC 实战一线的产品人

12 大专题分享,洞察趋势、拆解路径、对话未来。

立即扫码领取大会PPT

抢占 AI 产品下一波红利

图片

Logo

葡萄城是专业的软件开发技术和低代码平台提供商,聚焦软件开发技术,以“赋能开发者”为使命,致力于通过表格控件、低代码和BI等各类软件开发工具和服务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