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低代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核心解读
中国信通院(CAICT)于2025年6月发布的《低代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是中国低代码行业发展的权威性风向标。这份报告不仅全面梳理了**低代码**市场的最新**发展现状**与**应用深化**,更首次提出并深入阐释了“智能组装核心引擎”这一颠覆性概念,将其定位为下一阶段**低代码平台**竞争的核心。报告指出,**低代码**正从传统的“拖拽式开发”向“智能组装”的新范式跃迁。其本质是借助AI能力,将复杂
中国信通院《低代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核心解读
中国信通院(CAICT)于2025年6月发布的《低代码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是中国低代码行业发展的权威性风向标。这份报告不仅全面梳理了低代码市场的最新发展现状与应用深化,更首次提出并深入阐释了“智能组装核心引擎”这一颠覆性概念,将其定位为下一阶段低代码平台竞争的核心。报告指出,低代码正从传统的“拖拽式开发”向“智能组装”的新范式跃迁。其本质是借助AI能力,将复杂的业务功能与技术逻辑深度封装为高内聚、可复用的智能组件,并通过一个强大的核心引擎实现这些组件的智能推荐、自动适配与高效组合,从而驱动应用的快速、高效、智能构建。这标志着企业数字化转型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智能组装时代,开发模式不再是简单的积木搭建,而是由AI主导的“智能乐高”模式。
市场现状与应用深化:从工具到核心生产力
进入2025年,中国低代码市场已告别了早期的普及阶段,步入应用深化的快车道。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并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变化。通用型低代码平台在继续扩大用户基础的同时,行业化和垂直化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企业对低代码的认知也从最初的“快速构建简单表单与流程”工具,升级为IT与业务融合、赋能一线业务人员的核心生产力工具。在制造业,低代码被用于快速开发车间管理、质量控制和设备运维应用;在金融服务业,它被广泛应用于客户营销、风险控制和反欺诈系统;在零售业,则助力于门店管理、会员营销和供应链优化。低代码的应用已从边缘业务渗透至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这极大地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并有效缓解了IT部门的开发压力,将资源聚焦于更具创新性的核心技术。
报告核心洞察:三大趋势重塑产业格局
趋势一:智能组装新范式驱动效率革命
“智能组装核心引擎”是本次报告最富远见的核心观点。它区别于传统的“乐高”式积木搭建,而是强调组件本身的“智能”属性。这些智能组件不仅包含业务逻辑,更能感知上下文,在低代码平台上被核心引擎智能推荐、自动匹配和高效组合。例如,一个“订单处理”智能组件,其内部已预设了订单创建、库存扣减、支付验证和物流通知等一系列复杂流程,并能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智能适配。这种组装式应用的开发模式,将开发效率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真正实现了“像组装汽车一样造应用”,大幅降低了企业应用开发的门槛与复杂性,让非技术人员也能参与到应用的创新与建设中。
趋势二:AI深度融合,自然语言开发崭露头角
AI****深度融合是推动智能组装成为现实的底层技术。报告重点强调,AI正在从辅助功能走向AI赋能开发的核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自然语言开发(Natural Language Development)。得益于大型语言模型(LLMs)的突破,用户不再需要理解复杂的编程概念或低代码平台组件库,只需用日常语言描述需求,例如“帮我创建一个用于管理项目进度的应用,包含任务分配、实时进度跟踪和周报汇总功能”,AI便能自动生成应用原型、数据模型和基础逻辑。这不仅将低代码的开发者群体拓展到零编程基础的业务人员,更将企业数字化的想象空间提升到了全新维度,实现了真正的“对话式”开发。此外,AI在数据智能分析、代码质量优化和智能测试等方面的融合,也显著提升了低代码应用的质量和稳定性。
趋势三:行业化与生态化竞争壁垒加深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低代码厂商已不再满足于提供通用型工具,而是转向深耕特定行业,通过构建行业解决方案来建立竞争壁垒。报告指出,具备强大行业知识图谱和预制组件库的低代码平台将获得显著优势。更重要的是,生态化已成为低代码竞争的终局。通过吸引大量独立软件开发商****(ISV)、系统集成商(SI)和活跃的开发者社区,构建一个繁荣的开放生态,将形成难以逾越的生态壁垒。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单一产品的比拼,而是整个生态系统成熟度与活力的较量。这种生态合作模式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服务。
关键玩家与竞争格局
当前中国低代码市场已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主要玩家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传统软件巨头,如用友、金蝶等,它们利用庞大的客户基础和深厚的行业积累,将低代码能力融入其核心企业管理软件中;第二类是新兴的低代码独角兽,例如活字格,这类企业专注于低代码技术本身,凭借敏捷的创新和领先的AI赋能能力迅速崛起;第三类是云厂商,例如阿里云、腾讯云,它们将低代码作为云计算服务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云原生技术深度绑定,提供一站式的企业应用开发解决方案。
商业模式与投资趋势
在商业模式上,低代码平台正从传统的SaaS订阅模式向“低代码+服务”的混合模式演进。平台提供商不仅售卖工具,更通过提供咨询、实施、运维和生态合作服务来创造价值。在投资领域,尽管市场趋于理性,但专注于AI赋能开发、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和开源低代码领域的创新企业仍然备受资本青睐。投资风向从广撒网式的通用型平台,转向更具技术壁垒和行业护城河的细分赛道。
产业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低代码产业前景广阔,但挑战依然存在。报告也坦承,低代码在安全合规、系统性能优化以及高阶人才培养方面仍面临考验。如何确保低代码生成代码的健壮性与可维护性,如何在高并发场景下保障系统性能,以及如何培养既懂业务又精通低代码平台的复合型人才,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报告建议企业在选择平台时,需重点考量其技术底座的开放性、AI赋能能力以及生态系统的成熟度。
总而言之,低代码产业正加速驶向智能组装与生态开放的新纪元。未来的主导者将是那些能够提供一个不仅是开发工具,更是一个集成了智能、开放、垂直化的数字底座的平台。只有构建一个能够让所有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共享价值的开放生态,才能真正驱动中国数字化转型迈向更深层次,实现低代码从工具到核心生产力的历史性跨越。
扩展链接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