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行x谷歌开发者社区|如何运营技术社区长期活跃?
活动行市场营销总监文志荣对话谷歌开发者社区上海站主理人Jessie,在这场对话中,Jessie倾囊相授:从谷歌开发者社区上海站(GDG Shanghai)的活动分享,到开发者的参会洞察,再到技术社区的长期运营策略。 这不仅是一次深度的经验分享,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技术社区运营成长指南。
2020年7月,活动行推出了官方活动品牌IP——「主办方有话说」,以线上直播的方式,分享活动成功案例、运营策略、市场营销经验、品牌经营心得等优质内容,辐射及赋能更多企业及品牌合作伙伴。
截至2025年,活动行与优质主办方已共创逾20+行业价值干货,来自微软Reactor、TEDx、上海工业商务展览、极客公园、界面新闻、白鲸出海、SegmentFault等嘉宾参与栏目分享并走进直播间,吸引超100,000人次观看,节目累积超800,000万次曝光。
本期内容,活动行市场营销总监文志荣对话谷歌开发者社区上海站主理人Jessie,在这场对话中,Jessie倾囊相授:从谷歌开发者社区上海站(GDG Shanghai)的活动分享,到开发者的参会洞察,再到技术社区的长期运营策略。 这不仅是一次深度的经验分享,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技术社区运营成长指南。
01 纯粹基因:技术社区非商业化是根基
文志荣: Jessie你好!首先想了解,上海谷歌开发者社区(GDG Shanghai)运营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是否有具体的量化指标来衡量成功?
Jessie: 我们最核心的目标,是为关注谷歌技术的开发者和爱好者构建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激发创意和创新的氛围。量化KPI并非我们的重点,我们更看重的是:开发者通过参与我们的活动是否获得了新技能、新知识?是否建立了有价值的连接或者促成了新的合作?我们更希望能看到这些实实在在的收获。
文志荣: 听起来这是一个非商业导向的活动,更多是基于社区去做分享和链接,打造技术品牌?
Jessie: 是的。谷歌在中国本身就侧重于技术分享而非商业化落地,这给了我们天然的优势。我们的活动没有任何销售或商业目的,绝大部分门票都是免费的,只要你对技术感兴趣,就可以零门槛参与进来。谷歌总部对我们也没有过多的商业要求,而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活动必须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让参与者能从中获益,而不是为了办活动而办活动。
02 核心驱动力:内容为王,线下为魂
文志荣: 从参会者角度来看,你认为开发者参与活动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是对谷歌新技术/新产品感兴趣,还是其他?
Jessie: 我们的洞察是,参与者主要期待三点价值:第一,获取新的技术信息、能引发思考的前沿技术内容,特别是紧跟AI时代发展的最新动态;第二,能接触到重磅的、技术实力强又乐于分享交流的技术大咖;第三,体验线下活动独特的人际链接——除了听会学习内容,还能与现场的同行业、同领域的开发者进行即时交流。这三点价值是线上活动难以替代的吸引力。
文志荣: 说到邀请重磅分享嘉宾,你们是如何挖掘和激励这些优秀的内外部技术大咖和讲者来参与活动?
Jessie: 这要特别感谢谷歌自有的谷歌开发者专家项目(GDE)。这个体系汇聚了大量兼具技术实力和分享能力的人才,GDE本身就有动力在社区(尤其是GDG社区)分享,他们构成了我们庞大而优质的讲师资源库。对于大型活动(如年度品牌活动),谷歌还会提供差旅支持,方便全球的GDE来活动现场分享。此外,GDE们也会推荐非GDE的优秀技术朋友参与,我们自己的渠道也常年开放招募优质讲师。
文志荣: 提到谷歌品牌活动,8月中旬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的谷歌开发者大会,后续会和GDG Shanghai有联动吗?比如大会之后,社区是否会围绕相关主题组织活动?
Jessie: 是的,联动是常态。这次大会是美国Google I/O在中国的Connect活动,我们已经做过了I/O Extended系列活动了。通常的模式是:谷歌总部举办落地大型活动后,各国各地的GDG社区会组织同系列的Extended活动,进行内容的本地化链接和延伸,赋能本地开发者社区。
03 分层触达:精准满足多元需求
文志荣: 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想法,总部大会赋能各区域活动。回到社区活动本身,是否会存在参与者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你们在内容设计上是如何平衡不同难度的?比如硬核技术实操、入门进阶学习等等。
Jessie: 我们主要通过活动定位和筛选机制来解决。像年度“谷歌开发者节”这样受众广的活动,我们会策划设置不同层次的内容,包括浅显的、非技术的以及高难度的,比如分会场或Colab,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开发者。像一些专题活动,比如最近的“Build with AI”,我们活动定位就是中高阶开发者。在报名时候植入筛选机制,以审核票的形式,报名者需回答特定技术问题,并且要求自备电脑、拥有Gmail账号等,能有效筛选掉非目标人群,确保参与者质量与内容难度匹配。
04 技术社区沉淀与价值衡量:社群与口碑
文志荣: 那么在社区运营策略上,如何将单次活动的参与者转化为长期活跃的技术社区成员?
Jessie: 其实关键在于建立活动后的连接渠道。谷歌开发者社区成立的16年里,招募和管理渠道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从最开始的Docs表单,再到谷歌开发者社区官网,最后2018年确定持续使用活动行。主要看重活动行有着大量优质的技术开发者用户群体、以及易用的活动管理工具。如今,GDG Shanghai活动号积攒了将近1万粉丝。我们在活动行创建的活动号,沉淀的粉丝大多是曾经参与我们活动,或保持关注我们活动动态并希望参加的技术爱好者,这对我们后续活动宣传招募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微信社群依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沉淀工具。我们会引导现场参与者加入当天的活动交流群,活动期间可以实时分享链接、资料,活动结束后发布总结、资料包。更重要的是,它能为参与者之间、参与者与组织者之间提供了一个持续交流技术的平台。
文志荣: 作为活动负责人,在没有严苛的商业KPI要求下,你如何判断当场活动效果好不好?如何评估它给技术社区带来的长期价值?
Jessie: 主要有两个途径。第一,我们的社区社群是包容开放的,大家有任何反馈都会直接在群里说出来,这是最即时的活动评价。第二,对于重要活动,我们会在活动结束后发放匿名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不收集个人信息,纯粹为了解参会体验并以改进。目前我们的问卷平均分通常在4.8分以上(满分5分)。GDG Shanghai能持续保持高分,离不开高质量的内容和上海本地开发者群体的深度参与。
05 未来挑战与愿景:共建生态
文志荣: 我注意到,在近两年AI技术成为热点之后,技术社区活动的报名人数规模有翻倍增长。那么在运营过程中,你们遇到过哪些挑战?是如何解决的?
Jessie: 场地和经费的限制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我们有好的内容、热情的听众,但受限于场地容量。作为非营利的技术社区,我们主要依赖谷歌的有限资源支持,规模从早期的50人逐步扩展到100-200人,都取决于与什么样的场地合作。为了节省成本,现在我们更多的是直接使用谷歌办公室场地或寻求更多合作场地。报名人数远超场地容量时,我们也只能严格控制人数,优先筛选匹配度更高的开发者。
文志荣: 谷歌近期在AI领域持续发布新技术、新产品,这对社区来说是挑战还是机遇?
Jessie: AI技术热度提升确实带来了关注度增长,也给活动组织上带来了挑战。但我认为对社区来说更多的是机遇。我们现在积极寻求与外部伙伴合作,例如阿里魔搭社区、RTE开发者社区、智元机器人社区等。作为华东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开发者社区之一,我们不仅希望能把谷歌生态建设好,更希望助力整个华东地区开发生态的繁荣,推动更多元化的技术社区涌现。
文志荣: 最后,关于运营开发者技术社区及活动,你认为最关键的成功要素是什么?或者有哪些需要注意避免的误区?分享给在做技术社区的活动和运营的同学们。
Jessie: 其实最关键的就两点:内容和内容的传达方式。 内容质量是根本,没有价值的内容无法吸引开发者。但同样重要的是传达方式。为什么坚持做线下?因为它提供了线上课程、录播、书籍无法替代的价值:即时的反馈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真实碰撞。 开发者现场听到一个观点,脑中产生了想法,可以立刻举手交流碰撞,这是线下活动的灵魂。
需要避免的误区,我认为是:开发者社区不能由市场部主导。一旦追求商业转化,期望活动带来多少销售线索和转化率,那么技术社区活动必然变味,成为公司的销售活动。开发者能很敏锐地察觉这点,他们可能来参加一两次,但如果感觉不到真正的学习成长和技术分享的氛围,就不会再来了。技术品牌也就无法传达出去。所以一定要明确技术社区的定位。
文志荣: 好的,非常感谢Jessie今天的深度分享!谢谢你!
想了解更多谷歌技术社区的活动及运营经验心得?可到活动行平台进行报名参与线上分享!
9月4日(周四)下午16:00,谷歌开发者社区上海站主理人Jessie,将参与活动行「主办方有话说」栏目并线上分享主题《谷歌千人开发者大会幕后:技术社区如何成长?》。
接下来,活动行IP「主办方有话说」将邀请各领域头部品牌企业,就全国顶级峰会、超大型展览、B2B营销盛会、技术社区活动、行业圈盛典、线下门店活动 6 大领域头部活动主办方参与联创,诚邀与期待与更多重磅嘉宾加入开麦阵营!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